【中文】:嗤之以鼻
 
【读音】:chī zhī yǐ bí
 
【正音】:嗤;不能读成“cī”。
 
【辨形】:嗤;不能写成“耻”;以;不能写成“已”。
 
【嗤之以鼻的意思】:嗤:讥笑。用鼻子吭声冷笑。表示轻蔑。
 
【出处】:《后汉书·樊宏传》:“尝欲作器物,先种梓漆,时人嗤之。”
 
【近义词】:不以为然、不屑一顾、视如敝屣、付之一笑
 
【反义词】:拍案叫绝、五体投地
 
【用法】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,用于对错误言行的蔑视
 
【繁 体】:
 
【五 笔】:
 
【英语】:thumb one's nose at
 
【嗤之以鼻造句】
 
1、说于乡,乡人笑之;说于市,市人非之;请于巨绅贵族,更嗤之以鼻。 ◎清·颐琐《黄绣球》第七回
 
2、“假若他甘心作犬儒,他不但可以对战争与国家大事都嗤之以鼻,他还可以把祖父、妈妈的屋中有火没有也假装看不见。”——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五一
 
3、“ 梦田老汉对罗坤的一举一动都嗤之以鼻!”亦省作“ 嗤鼻 ”。——陈忠实《信任》
 
4、“这样可笑的说法,连旁听的大水 、 小梅 都忍不住嗤之以鼻了。”——孔厥《新儿女英雄续传》第一章
 
5、“那些实在没有办法的……也要弄一张病退回城的条子,离开农村,甩掉‘知青’这个人人嗤鼻的身分。”——《收获》1981年第5期
 
6、只要是稍有思想,稍有骨气的人,对他说的这番话都会嗤之以鼻的。
 
7、我对姐姐的说法嗤以之鼻!
 
8、她对这份礼物嗤之以鼻,表示轻蔑。
 
9、冰岛三家银行都对这一分析嗤之以鼻。
 
10、大多数人仍然对女性当总统这一想法嗤之以鼻。
 
11、100年前人们对人类能飞起来这个观点嗤之以鼻。
 
12、本周,整个计划被媒体公诸于众,越南人对此嗤之以鼻。